原黄埔军校第十八期学员、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侍卫官沈时杰同志,因病于2019年11月23日9时10分在南京四五四医院去世,享年93岁。
1940年,毕业于黄埔军校的沈时杰做了蒋介石的侍卫。
2014年元旦,在南京向阳敬老院,91岁的沈老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幕:“我是安徽人,1924年出生,我自幼好武,父母是做生意的。日本鬼子攻打合肥时,我正在合肥中学读书,后来和学校师生一起流亡。到阜阳时,看到军校在招生,我报考军校并被录取。
“毕业时,我拼刺、射击、越野都名列前茅。学校负责人通知我,暂缓毕业,继续接受训练。和我一起留下来的有100多人。
“我不知道怎么回事。后来听说,当时重庆获得一份情报,日军伞兵准备空降重庆行刺蒋委员长。于是,蒋介石决定,从刚毕业的黄埔学生中选一批人加强身边的警卫力量。
“选拔的首要条件是忠于领袖,军事素质过硬是必要条件。我们学校选了100多人,都有武术底子。其他学校也选了学生,总共有1000多人。选中的学生进行封闭训练。”
1000多黄埔学生在10名美军特种兵教官严格训练中,近900人被淘汰。最终,留下的100多人,个个身怀绝技,能以一当十。这100多人到重庆,分到委员长侍从室特别警卫组下面各警卫小组。
沈老说:“我们的任务很明确,保卫蒋校长。当时,警卫以蒋校长办公地、住处为中心,向四周扩散。每一段路,由一个小组负责,每一个小组6到8人。我当时分在重庆储其门至上南区一带,大约1公里左右。我们那个小组有8个人,都是黄埔毕业的学生,组长是马人杰,总负责人是俞济时。
“我们每人配一把左轮手枪和一支钢笔手枪,穿便衣,一般人不知道我们身份。校长要出行,宪兵、警察在明处站岗,我们在暗中保护。上级对我们要求很高,蒋校长出行,我们必须眼观六路、耳听八方,时刻注意周围动向,不能出一点差错。
“我们没有假期,只要蒋介石在重庆,24小时待命。蒋不在重庆时,我们要防汉奸、防间谍、防日军伞兵。
“当时,日军飞机天天轰炸重庆。日机正常是早上8、9点钟飞达重庆,一般是8、9架,到重庆上空就分开飞往不同的方向轰炸。有时一天几次。”
当时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陪都和大后方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中心。日军为了摧毁中国的大后方基地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、迫使国民政府屈膝投降。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长时间的狂轰滥炸,史称“重庆大轰炸”。
当时重庆没有雷达。蒋介石严令戴笠必须提前知道日机到来,以便提前预防。
戴笠安排手下的军统特务在沦陷区日军每个机场附近租房,化装成普通百姓观察轰炸机起落方向、架次和时间,然后迅速用无线电报告重庆总部。
虽然能提前知道日机到来,重庆四周的各个山头也密布高射炮,日机飞临,各山头均以猛烈的炮火轰击,可很少有敌机被击落。
有几次,日军飞机将炸弹准确地投到蒋介石防空洞附近。
沈老说:“在重庆,蒋介石的防空洞离我们不远。刚到重庆时我也奇怪,各山头打了那么多炮弹上天,怎么就没见一架飞机掉下来呢?”
后来,负责重庆东郊高射炮的一个黄埔学生向上级汇报,有一次,炮兵在夜里把高射炮移到一个较高的山头,但第二天,日机就撇开这一段飞行。
原来,高射炮队伍中有个军官被日本人收买。他每天通过电台向日军汇报重庆方面各种情报。其中包括蒋介石防空洞的位置;高射炮转移到那个山头,高射炮最高射程等,让日军轰炸机撇开危险地段飞行,飞行高度保持在中国高射炮最高的射程以上,这就是高射炮不能击中日军飞机的主要原因。后来逮捕枪决了那名军官。
沈老自豪地说:“蒋校长到重庆,日机天天轰炸,日本间谍在重庆想行刺蒋校长的计划,一直没有停止过,但我们黄埔同学没有一个被收买。那名军官被处决后,重庆各方面进一步加强了警卫力度。由于防卫措施得力,日军想行刺蒋介石的计划一直未能得逞。
“抗战期间,蒋介石特别忙。他每天傍晚要出来散步,用散步消除一天疲劳。
“ 只要蒋介石在重庆,我们负责的防区,是他下班的必经之路,他几乎每天都从我们防区经过。在重庆几年,我们一直处于紧张状态,生怕出一点差错。
“我们组长是老黄埔生,工作很细。在我们负责的地段中,可能藏人射击的地方,周围的角角落落,都查了又查。可以说一草一树,一砖一瓦,我们都了如指掌。当时,总负责俞济时曾对马人杰说:‘其他小组总有让我不放心的事,你们这个小组工作好。’我们的防区一直到抗战结束,没有出一点麻烦。蒋校长很满意。”
为了抗战胜利,沈时杰和他的战友在大后方不辞辛劳,恪尽职守,一次次挫败了日本间谍在重庆的破坏计划。为大后方的稳定做出了贡献。
1945年抗战胜利,还都南京。因沈时杰小组在重庆保卫委员长有功,而且都是“天子门生”,上级准备对他们提拔重用。但沈老“不用尚书郎;愿驰千里足,送儿还故乡。”
他找顶头上司马人杰说,抗战胜利了,我什么也不要,只要2亩地,我回去种地。
马人杰瞪了他一眼说:“想回去?要2亩地!乱弹琴!小家子气!你小子怎么就这么点出息?你知道蒋校长对我们多信任。2亩地,回家。亏你想的出,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,干好了,将来200亩、2000亩的地都有。”
沈老说“我当时想法很简单,以为把鬼子打走了,就没有事了,就可以回家种地了。
“后来,我娶了个南京姑娘,她家里有几亩地,我谁也不找了,脱了军装就准备在南京种地,不当兵了。”
他的上司没有忘记这位忠心耿耿武功高强的“大内侍卫”,派人反复做他工作,让他归队。他不肯,谁的话都不听。
沈老中等身材,长长的脸型,细眉小眼。可以看出年轻时是一个帅小伙。他性格开朗,为人单纯,见谁都一脸笑,很好接近。和他聊起抗战岁月,他唯一遗憾的是,没有上前线亲手杀过日本鬼子。他说“如果白刃战,我空手也能干掉几个。”此言不虚。沈老学过“空手夺白刃”,他比划了几个动作,虽然90多岁了,但一举一动中仍透出一股劲气,可以想象出老人当年的威风。
尽管抗战已成历史,但这些为抗战做过贡献的英雄永远值得铭记。